宮廷·養(yǎng)生
中草藥的成份研究

植物提取物(Plant extract)指采用適當的溶劑或方法,從植物(整個植物或一部分)為原料提取或加工的物質,可用于增進健康或其它目的。和霖生物

植物提取物行業(yè)是最近10年發(fā)展起來的,是兼于醫(yī)藥、精細化工、農業(yè)行業(yè)之間的一個邊緣行業(yè)。其定義如下表述:植物提取物是以植物為原料,按照對提取的最終產品的用途的需要,經過物理化學提取分離過程,定向獲取和濃集植物中的某一種或多種有效成分,而不改變其有效成分結構而形成的產品。植物提取物的產品概念比較寬泛。按照提取植物的成份不同,形成甙、酸、多酚、多糖、萜類、黃酮、生物堿等;按照最終產品的性狀不同,可分為植物油、浸膏、粉、晶狀體等。

綜合各國的立法范疇和概念及使用情況,植物提取物這個概念是可以被各國所接受與認可的,也是傳播草藥在各國通用的共性表達方式。我國植物提取物的出口額早在1999年就已超過中成藥的出口額。在歐美國家,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品(植物藥或食品補充劑)有著廣泛的市場前景,已發(fā)展成一個年銷售額近80億美元的新興產業(yè)。

我國的植物提取物總體上是屬于中間體的產品,用途非常廣泛,主要用于藥品、保健食品、煙草、化妝品的原料或輔料等。用于提取的原料植物的種類也非常多,進入工業(yè)提取的植物品種在300種以上。

眾所周知,在人類文明史上,最近約200年之前的大部分時間里,人類一直依賴傳統(tǒng)藥物(其中90%以上是植物藥)與疾病斗爭。各大文明古國和有一定文明程度的民族幾乎都有自己的民族醫(yī)藥體系,其中又以中國的中醫(yī)藥體系最為完備,成就最大??梢哉f,中國的中醫(yī)藥體系是古代醫(yī)藥科學的最高表現。

科學技術的進步,創(chuàng)造了化學藥和新生物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整個藥學,從研究技術、生產技術到專業(yè)管理技術都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同時,曾經長期相對停滯的植物藥也隨著科技和管理的進步而獲得了新發(fā)展。植物藥制劑已經有了三個發(fā)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傳統(tǒng)的丹、丸、膏、散。第二階段,是以水醇法或醇水法為主的提取、粗處理技術與現代工業(yè)制劑技術相結合而制成中成藥。第三階段,是運用現代分離技術和檢測技術精制化和定量化的現代植物藥。植物藥的三個階段,只是說明它們先后產生的時間順序,并不表示后一階段會取代或取消前一階段。正如化學藥不能取消天然藥物、生物藥也不能取消化學藥一樣。但后一層次比前一層次更多體現或運用了現代科技。植物提取物和現代植物藥在概念的內涵上存在著交叉性,互相包含著彼此的部分內容?,F代植物藥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提取物為基礎的,植物提取物是現代植物藥的主要原料和組成部分;而有些植物提取物品種則被直接作為藥用。世界范圍內對植物藥還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但西方習慣于將植物藥稱為天然藥物。天然藥是指一切源于大自然、用于治療疾病的未經化學處理的藥物,中藥、植物藥應該包涵于其范疇之內。

德國的現代植物藥指的就是在治療中所選用的植物提取物,它既可以是植物整體的提取物,也可以是部分提取物,通常是復合的化學物質。德國從1976年開始將植物藥定義為藥物。這一定義已被美國植物協(xié)會采用。

歐共體所定義的植物藥產品則不只是單一藥用植物,可以是多種植物藥配伍(HERBAL MEDICAL PRODUCTS),含有專一植物活性成分或是植物提取物,植物藥是植物被運用于醫(yī)療目的的醫(yī)藥用品。植物藥及其制品被認為是一種活性成分或其治療作用的成分還不很清楚的醫(yī)藥產品。植物藥制劑是將植物弄碎成粉狀、提取、著色、油脂化或液態(tài)化,壓軋植物汁等對植物進行加工制作,將其純化或濃縮,從植物中分離單一的化合物或混合物,這時就不再被看作植物藥而被看作化學藥如阿托品。

用。